教師考試知識點分析-《現代世界的人口遷徙》
一、知識呈現
(一)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
1.勞動力的全球流動
(1)背景
全球化加速發展過程中,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生產的國際化加強,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
(2)階段
①二戰后:西歐、北美和大洋洲等發達地區從南歐、北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勞動力,推動了發達地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東地區石油工業快速發展,大量非洲勞動力涌向中東產油國。日本以及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也吸引了許多亞非移民。
③20世紀90年代,東歐國家成為西歐、北美勞動力的新的來源地。
2.移民市場結構變化
(1)20世紀50-70年代
大多數移民在制造業和公共服務業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2)20世紀80年代——“精英遷移”
①背景: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傳統行業的勞動力需求量減少,貿易、金融等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表現: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在發達國家接受高等教育,他們作為移民中的“知識精英”,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難民的困境和救助
1.難民含義:是現代社會移民中的一個獨特群體。因為戰爭和地區沖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經濟惡化等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原籍國,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國。
2.難民階段
(1)二戰前:主要產生于歐洲,如遭到納粹德國迫害而流亡的猶太難民。
(2)二戰后:主要產生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
3.難民困境:難民在收留國一般沒有基本的國民權利,處境十分艱難。
4.難民保護
(1)措施
①1950年,成立聯合國難民署,專門協調處理難民問題。
②1951年,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
③1966年,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擴大1951年公約的適用范圍。
④2000年12月4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
(2)評價:盡管國際社會在難民的人道主義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沒有改變難民逐年增加的趨勢。國際社會要實現讓世界不再有難民這一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三)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會
(1)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世界出現了遍及各國的移民社會。
(2)特點:移民社會的居民由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組成。
(3)影響:在不同文化的交匯、借鑒與認同中,這些移民社會形成各種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
2.美國移民文化
(1)背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來到北美。
(2)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白人驅逐、消滅北美印第安人,阻礙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發展,同時也吸收了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歐洲文化為主流的美國移民文化。
(3)影響: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是美國社會的顯著特征,而多元文化傳統也使美國社會始終存在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
3.新加坡移民文化
(1)背景
①城市國家: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馬六甲海峽海運繁忙,新加坡逐漸成為繁榮的貿易大港和國際化都市,從英國殖民地成為獨立國家。
②人口構成:新加坡人口構成中,華裔移民超過70%;其次為本地的馬來族;還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2)特點:多元文化和諧共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3)表現
①語言: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
②信仰和風俗: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各類宗教建筑形式各異,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四)全面認識當代國際人口遷移
(1)特點
①世界性國際人口遷移高潮已基本結束。
②國際人口遷移的流向發生逆轉。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移居,亞非拉發展中地區向歐美大洋洲發達地區遷移人口。
③勞動移民成為移民主體。
④國際移民的多樣化。
(2)原因
①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客觀上有利于人口的國際性遷移。
②國際勞動力市場不平衡:全球化把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市場與海外勞動力市場聯系在一起,當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出現短缺時就會轉向使用移民。
③發達國家主導全球范圍的不平等的政治和經濟格局,使得發展中國家無法擺脫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成為人口遷移的動力和拉力。
④移民網絡通過親情、友情和鄉情等紐帶而連接在一起。
(3)影響
①對遷入國:增加人力資源,彌補本國勞動力的不足,促進遷入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多元兼容的移民文化;移民特別是難民的大量涌入,加劇了世界部分地區的緊張局勢,因而加劇了社會矛盾。
②對遷出國:
積極:緩解了發展中國家高速增長的人口對有限資源的壓力,使移民遷出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就業和工作機會。
消極:主要是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流失,進而可能會影響遷出國經濟的發展。
二、知識鞏固
1.1902—1914年,美國的移民總量超過1820—1880年的移民人數;棉制品工業的勞動力,如19世紀洛厄爾工廠創立時的勞動力全部是當地的農村婦女,20世紀初,它的幾乎70%的勞動力是外國出生的。這些變化可以用來說明( )。
A.工業發展帶動美國城市化發展 B.全球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形成
C.海外移民為美國工業奉獻力量 D.美國的移民競爭力
2.大英帝國在解體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持有一種帝國情結,總是以帝國的視角審視本國(公民)與他國(公民)的關系。英國通過通婚等形式實現外來移民的“血統改造”,使其放棄對母國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成為真正的“英國人”。對英國此舉理解最準確的是( )。
A.穩定了英國的社會秩序 B.違背了文化多元主義原則
C.反映了意識形態的分歧 D.維護了民族文化的優越性
3.法國學者讓·諾埃爾·讓納內說:“我和所有的歐洲人一樣,對美國文化持心動的態度。確實,美國的文化豐富了我們的文化……但是,應該說現在的趨勢非常危險,我敢肯定我們的后代所擁有的世界文化是以美國文化為主的。”其意圖是( )。
A.宣揚維護文化的民族性 B.防范不同文化間的交流
C.強調美國文化的優越性 D.警惕文化擴張引發戰爭
4.現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從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民間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法語也廣泛使用。材料最能表明現代埃及文化( )。
A.是歐洲殖民文化侵略的產物 B.反映實現國家獨立與民族復興的愿望
C.代表了阿拉伯文化的多樣性 D.具有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特征
5.二戰后,澳大利亞政府以“移民即繁榮”為戰略導向,制訂大規模引進移民計劃,引入的移民當中技術人員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紀50年代為32%,1980—1986年為49.1%,大大超過了澳大利亞本地技術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亞這一移民的趨勢( )。
A.適應了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 B.改變了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
C.沖擊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6.20世紀50—70年代,大多數移民在制造業和公共服務業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成這一轉變的原因有( )。
①新興產業的發展 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③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 ④傳統行業的勞動力需求量減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初美國移民總數迅速增加,在一些行業移民逐漸成為主要勞動力,移民為美國工業發展提供了市場和勞動力,C項正確;從材料信息中看不出移民是流入了城市還是農村,棉制品工業是分布在城市還是農村,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美國移民,全球流動的勞動力市場形成的證據不足,排除B項;材料中未涉及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數據比較,得不出美國的移民競爭力這一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B。解析: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由材料中“通過通婚等形式實現外來移民的'血統改造',使其放棄對母國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成為真正的‘英國人’”可知,英國對外來移民持歧視排斥的態度,這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發展,B項正確;AD項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最準確的理解,材料更多強調的是英國的這一做法不利于文化的多元發展,排除AD項;材料所述政策違背多元文化主義,與意識形態無關,排除C項。故選B項。
3.【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讓納內雖然承認美國文化積極的一面,但是更強調美國文化對文化多樣性發展帶來的威脅,故其更強調維護文化的民族性,A項正確;材料沒有表達對不同文化間交流的否定,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強調美國文化的優越性,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警慢發生戰爭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從宗教信仰看,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民間也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法語也廣泛使用”可知埃及本土文化和其他外來文化同時存在,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體,具有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特征,D項正確;材料“現代埃及文化是融合多元文化因素的阿拉伯文化”強調現代埃及文化的多元性,并未反映出近代西方國家對埃及的侵略和影響,邏輯推理錯誤,排除A項;二戰后埃及民族運動高漲,體現出強調的國家獨立與民族復興的愿望,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埃及文化,不能偷換概念為阿拉伯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
5.【答案】A。解析: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二戰后,在政府推動下,澳大利亞的外來技術移民數量猛增,適應了其發展新興產業的需要,A項正確;僅澳大利亞引進技術人員不足以改變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外來移民對澳大利亞主流文化的影響,排除C項;澳大利亞外來和本地技術工人比例的變化,與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
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20世紀50—70年代,大多數移民……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經濟全球化、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傳統行業的勞動力需求量減少,貿易、金融等行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等“知識精英”,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①②③④正確,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河南省事業單位招聘聯考開封市教育類崗位考察公告
- 2025年6月廣東深圳市福田區區屬公辦中小學招聘教師筆試成績及資格復審公告
- 2025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第一次招聘資格審查和入圍體檢人員名單公告
- 2024遼寧遼陽市部分學校招聘擬聘用人員公示(第二批)
- 2025湖南懷化市鶴城區選調區外在編教師面試名單及面試事項公告
- 2025河北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招聘中小學教師面試公告
- 2025海南三亞市直屬學校赴高校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聘教師第一批擬聘用人員公示(第18號)
- 2025海南三亞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學招聘教師筆試成績、筆試合格分數線、取消部分崗位招聘計劃及資格復審相關公告(第3號)
- 2025江蘇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所屬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棟梁學校招聘高層次人才擬聘用人員名單公示(二)
- 2025四川綿陽江油市事業單位選調工作人員(教師崗位)考試總成績和體檢有關事項的公告